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百道編按】從19歲創作第一部小說《青春萬歲》起,王蒙和他的作品一直是新中國文壇、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文字里不僅飽含作者一生的“英雄之旅”,還有中國社會70年變遷的零零總總。在85歲這一年,王蒙決定推出一本新作《生死戀》,這本書講的是愛情。因為人和作品都活力十足,王蒙的責任編輯已經把他列入“可以開拓出新領域的青年作者”名單內。
王蒙選擇在85歲這一年出版一本有關愛情的新書。
書名叫《生死戀》,共有四篇作品組成——中篇小說《生死戀》《郵事》,以及短篇小說《地中海幻想曲》《美麗的帽子》。
其中,《生死戀》講述北京普通宅院里頓家和蘇家的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蘇爾葆在感情方面的糾葛以及面對愛情、親情時各人的不同表現和感受。《郵事》為非虛構小說,講述作者王蒙幾十年來因為領取稿費而與郵政、郵儲打交道的經歷和感受。《地中海幻想曲》與姊妹篇《美麗的帽子》講述小說女主角隋意如是眾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有著顯赫的家世、學歷、榮譽、身份等,卻在談婚論嫁的問題上屢屢觸礁,小說以意識流寫法講述了她登上地中海幻想曲號郵輪后,在雅典的旅行經歷和心理起伏。
從19歲創作第一部小說《青春萬歲》起,王蒙和他的作品一直是新中國文壇、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文字里不僅飽含作者一生的“英雄之旅”,還有中國社會70年變遷的零零總總。
“疾速發展的社會,一日千里的生活,帶給我們亢奮鼓舞,也帶來某些舊的失落與新的課題,生活與人,文化與風氣,時時在前進中,時時在變革中,這種變化的獲得與失落,朝陽與夕照,可以是文學的一種契機。”王蒙在《生死戀》的跋中寫道。
王蒙為什么選擇在85歲通過文學表達一個愛情主題呢?
一位朋友告訴王蒙,如果把《生死戀》的題名放到一大堆小說名目中讓她猜,費盡洪荒之力,她也不會想到王蒙的小說起這樣一個標題。不僅如此,許多讀者也對85歲的王蒙把愛情當作書寫主題感到納悶。
《生死戀》中的愛情主線大致是主人公“二寶”在與恩人山里紅結為夫妻后又愛上了年輕女演員月兒,以凈身出戶為代價離婚后發現月兒已另嫁他人,于是選擇自縊身亡。
一場愛情到最后選擇用死亡祭奠也稱得上是轟轟烈烈了,85歲的王蒙為什么還會寫作這樣極致的愛情確實讓人好奇。
在《生死戀》的新書發布會上,王蒙親自解答了讀者們關于他選擇愛情主題書寫的疑惑,說道“我不是非要寫愛情,而是這些愛情讓我寫。”鋪開來講,王蒙寫《生死戀》的目的不是因為想寫一本愛情小說而書寫愛情,而是發現了一個值得寫作的故事,恰巧它的主題是愛情。
“因為在我的朋友當中,在我的親戚當中,不斷地發生了一些讓人關心、讓人議論、讓人感慨的這樣一些事情,而且對于這個事情它是可以分析的,或者可以談論的角度非常的不同。”王蒙補充道。
像王蒙此前其他小說一樣,話題只是分析研究社會的切入視角,寫作主題仍是基于對生活的觀察和對時代的思考。《生死戀》將個人命運與時代發展相聯,書中的年表從1898到2018,從北京胡同到美國圣何塞,從‘蜂窩煤’到‘洋插隊’,將中國百年歷史納于男主人公的愛情線上。透過書寫愛情,讀者看到的是百年中國社會變遷中個人的情感體悟。
正如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在新書發布會上所說:“通過蘇家、頓家兩代人的生活,王蒙把近百年來中國的生活、思想幾乎很輕松地展現出來。主題是宏大的,不要看它從小處著眼寫了個二寶。”
以愛情為視角反映時代問題在王蒙新世紀以來的小說中并不罕見。2004年的長篇小說《青狐》從女性視角出發,寫了青狐追求愛情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中國的二度啟蒙,愛情的二度解放;2015年的《奇葩奇葩處處哀》針對當時一億多老年人中鰥寡孤獨者占比60%的現狀,王蒙書寫了一個老年男人與幾位 “奇葩”的戀情,并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透露出幾位女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如今,《生死戀》寫的是人們的愛情在物質富足時期所面臨的考驗,而小說中主人公物質的富足正是因為其處于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雖然寫的是愛情故事,但字里行間我們還是可見一個人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生存狀態。
王蒙曾說:“我是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者、發展者、在場者、參與者、體驗者、獲益者、吃苦者、書寫者、求證者與作證者。”《生死戀》就是王蒙見證和參與當代中國發展而寫就的新作品。
之前有讀者發現,《生死戀》中的“月兒”用五筆字型輸入法打出來是“豺狼”,為此,新書發布會上主持人王寧特意向王蒙本人進行了求證。關于這個問題,王蒙表示完全是個巧合:“我個人對月兒的印象也非常好,你看人家上過大學,又能獻身藝術,而且在有小毛賊小偷的地方,月兒表現得也非常好。”
“我的作品是寫給世界的情書,我不是寫控告書。”被問及為什么要把所有的人寫成好人,王蒙如是說。
《生死戀》中王蒙對其他一些細節的處理其實也能看出王蒙這種“給世界寫情書”的意識,比如著名出版家、作家、編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聶震寧在《生死戀》新書發布會上談到的關于男主人公二寶(私生子)具體是怎么來的的故事:“這部小說寫得相當浪漫,但是浪漫是沉穩的浪漫。王蒙是一個沒有緋聞的作家,他會寫的更加的認真,把愛情寫得更認真其實當中也有很多浪漫。你比如說二寶怎么來的,始終是一個浪漫而神秘的故事,就是或者甚至是有點不堪的故事,但是他不想把這事情搞得不堪,也不想把這個事情搞得太浪漫。”
作品的氣質往往也能反映作家的個人氣質,貫穿于《生死戀》的這份包容與王蒙過去的人生經歷與經驗也密不可分。
王蒙14歲入黨,當了十年的青年團干部;22歲發表《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青年成名;之后又被劃為“右派”將近20年,在新疆工作生活了十幾年。人生從大起到大落沒有擊垮王蒙,這段特殊的歷史在他身上留下的是理解寬解與和解。文藝界秩序正常后,王蒙開始將這份寬容作為精神內核灌注在作品之中,并在1980年代出版的《漫畫小說創作》中表達了自己的這種轉變。
他在當時寫道:“46歲的作者已經比21歲的作者復雜多了,雖然對于那些消極的東西,我也表現了尖酸刻薄,冷嘲熱諷。但是,我已經懂得了‘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道理,懂得要講‘費厄潑賴’,講恕道,講寬容和耐心,講安定團結。”
所以《生死戀》作為“寫給世界的情書”,王蒙繼承了自己自1980年代開始就在作品中灌注的人文關懷視角,尊重每一個角色,關注每個角色背后的欲望和需求,絕不輕易譴責任何人。所以“月兒”不是壞人,《生死戀》中也沒有真正的壞人。
發布會上主持人王寧聽了王蒙的解釋后也感嘆道:“《生死戀》中很多人物的命運是各種關系促成的一個產物,也許爾葆的死不能說是月兒逼死了他,其實是各種人物關系最終變成了這種‘時間共犯’。”
有王蒙在的地方,總是幽默的。無論書里,還是書外。
在《生死戀》的新書發布會上,聶震寧稱王蒙為“語言英雄”,并表示:“《生死戀》要看兩遍。第一遍,還是要看故事。第二遍,看看語言。”
看王蒙的作品不能忽視的重要部分就是他的語言,強烈的排比,通篇的押韻,鄔書林將之稱為“轟炸式的語言”,用“轟炸”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一排排詞語一哄而上的時候,很難不被王蒙語言的力量震懾。
就如在《生死戀》的前言中,王蒙寫下“罵糊涂易,脫糊涂難。力撼山河,難得明白。什么時候呢,頓開茅塞,清明自由,萬里無云,舒暢遨游,秋江明月,海市蜃樓,長風大野,無慮無愁!”頓開茅塞后的瀟灑自由,經由王蒙的書寫,不由讓人心馳神往。
詞語的連綴相當考驗作家的語言功底,王蒙在這方面已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寫東西的時候,四面八方都是詞兒。我的寫作速度趕不上詞的出現速度,它們就像擁過來的浪花。”
對王蒙寫作中詞語的豐富性,著名評論家、作家王干在發布會現場說道:“我告訴你們他的四面八方怎么來的,看看他,寫了孔夫子,寫了老子,寫了莊子,他所有重要經典都爛熟于心了,才有四面八方。”
在語言之外,王蒙在小說創作中也一直追求文體形式、寫作技巧的創新,包括在中國引領意識流小說的發展,打通創作與評論的界限等。近年來,王蒙還開始致力于“非虛構小說”的創作。2016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女神》就是在“非虛構”的藝術形式下,對陳布文生平事跡展開了敘述。此次,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生死戀》中,收錄的中篇小說《郵事》也是一部非虛構小說。
“一般我們都會認為,非虛構和小說是對立的關系,小說本身就是虛構的故事,而非虛構則對應著報告文學。”王蒙卻認為,不同的體裁,在取材、細節、氛圍以及語言的調門與色彩,節奏與氣韻上,也都不一樣。
所以,在王蒙看來,非虛構也可以用小說的語言色彩和敘事節奏來寫,成為“非虛構小說”。《郵事》的創作正是王蒙以自己與郵政員工之間確實發生過的事為基礎,又加入了些合理的想象后創作出來的作品。所以通過閱讀《郵事》,讀者能看到很多生活的具體細節都寫得很真實,王蒙作品的時代性在這部作品中也再次得到凸顯。
著名作家李洱評價王蒙與他的寫作風格:“更多的人的寫作也需要回到王蒙,需要看到王蒙。這個時候王蒙不是王蒙,這個時候是風格的王蒙,是一種作為方法論和認識論的王蒙。”
對于王蒙在文學創作以及個人精神品質方面的表現,鐵凝的評價更加具體:“王蒙是一個豐富的、復雜的人,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是綜合性的,不單是小說方面,還有詩歌、散文、比較文學以及古典文學研究,表現在齊頭并進的多個方面及前沿地帶。他作為前輩給我的突出感覺是‘學習’,這看上去是一個簡單的詞,其實不然。賈平凹在一個場合說自己是一個農民。王蒙就說如果任何人都給自己下一個定義,我想自己是一個學生。這句話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讓我對他充滿敬意,因為這絕不是虛假的謙虛。這要比他說自己是一個學者來得真切。歷經苦難后永不言敗的激情、活力、智慧,這些詞用在他身上并不過分,這些都是令人感佩的。”
青年作家笛安在《生死戀》發布會上也談到:“王蒙先生一直都在對未知的東西、未知的世界、對生活保持一種恒定的興趣其實是特別珍貴的。”
《生死戀》的問世也證實了圈內人對王蒙的評價。85歲的王蒙還在學習,學習新鮮事物以豐富自己的創作素材,學習非虛構小說來深化自己的創作。在小說創作上,王蒙還在向上攀登。最新消息是,王蒙的責任編輯已經把他列入“可以開拓出新領域的青年作者”名單內。
(本文編輯:安然)來源:百道網
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屬的網絡媒體平臺百道網、百道網微信、幫書店微信,以及百道學習APP和小程序等平臺上發布的文章,版權屬于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著作權人共同擁有,嚴禁轉載。任何紙媒、網媒或社交媒體需要發布或轉載,請與版權專員聯系([email protected]),獲得授權后,方可轉載。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轉載,我們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責任。